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巩固精准扶贫成果防止返贫,关键在于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我们看到,脱贫攻坚取得了许多扶贫成果,但在与乡村振兴衔接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从广泛调查研究来看,扶贫对象存在“五怕”现象——怕政策变、怕扶贫工作队走、怕产品卖不掉、怕收入无保障、怕“天灾人祸(生病)”;二是自身发展动力、发展能力存在“贮能”不足的缺陷;三是占精准扶贫三分之二以上的产业扶贫户存在小农户与大市场、小产品与大产业的对接“真空”;四是不同部门扶贫在资源分配权力上的差异性容易造成扶贫地区和扶贫户新的分配不公;五是与“扶贫标准线”相近的农户心理失衡,甚至出现养“懒人”的现象。因此,建立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建好兜底保障机制。在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子女教育、住有所居等方面建立基本保障制度,既能有效防止返贫,又能应对“风雨不测”;既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对“临近贫困线”农户的动态兜底式扶贫一视同仁;既是为了巩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成果,又是促使扶贫解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要求,使“谁家有难帮谁家”真正落到实处,使制度文明的春风融合城乡。
建立精心服务保障机制。防止需求与服务、号召与一线、常态化与“送下乡”两张皮,要建立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深度融合机制、产学技产供销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机制、目标取向政策取向效益取向服务取向深度融合机制。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产业发展奖励“带头人”制度。使“大小”对接有服务,产品销售有渠道,增产增收有保障,利益获取有制度尊严。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机制。贫困户大多处在老少边穷地区,有着地偏山劣的客观和历史原因,既要有宏观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准谋“景”谋“篇”,扬长避短;又要有标本兼治的“后扶贫时代方案”,使脱贫攻坚更加巩固,助推乡村振兴凸显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
建立人才培养造就保障机制。“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始终是培养造就“三农”人才的关键,也是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有力保障。建议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围绕农村产业链创新链以及产业融合、城乡融合进行政策鼓励,探索城市人才与农村人才双向流动和城乡对接融合的1 1〉2的互动式融合发展方式。
建立强化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精准扶贫的高位设计、高位推动、高位监督是宝贵的经验,建议继续应用到乡村振兴中来。部门扶持要在新的起点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模式,让经验共享,让服务扎根。强化村级组织建设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效治理乡村建设上多下功夫,避免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蜕变为村干部经济组织。
(作者:李云才,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副主委)